公费师范生院文件
院发〔2019〕 3 号

关于选修2018-2019学年第2学期养成教育特色活动课程的通知
各班级:
根据《公费师范生特色教育模块修习方案》,现推出一批养成教育特色活动课程供大家选修。请各班级组织同学认真研读《公费师范生特色教育模块修习方案》,并根据方案所规定的修习要求进行选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课范围
类型 | 课程号 | 模块 | 课程名称 | 学分 | 上课时间 | 修习要求 | 课程容量 | 授课教师 | 选课对象 |
选修
| MH009 | 师德体验 | 感悟教育,经典教育电影赏析 | 1 | 周一晚上第10-12节 | 修习1学期。详见附件1。 | 60,1个班 | 周其国 | 17级、18级 |
MH002 | 走进特校,关 爱特殊儿童 | 1 | 周二晚上第10-12节 | 修习1学期。详见附件2。 | 30,1个班 | 周其国 | 16级、17级 |
MH015 | 素养提升 | 演讲训练(专项提高) | 1 | 周二晚上第10-11节 | 每周1次,2课时,修习1个学期。实到次数不少于16次,向网络实训平台提交习作不少于8次,且作品质量符合要求。详见附件3。 | 60,1个班 | 王静 | 17级、18级 |
MH016 | 教师歌曲赏析(“师魂颂”合唱团) | 2 | 周一下午5:20-6:40和周三的下午4:30-5:50 | 社团化管理。每周2次,每次90分钟,修习4个学期,实到次数不少于30次。详见附件4。 | 不限人数,1个班 | 罗雅婧 | 18级、17级 |
MH018 | 名著导读(每月一著) | 1 | 周一晚上第10-11节 | 每周1次,每次2课时,修习1个学期。实到次数不少于16次,至少阅读6部经典名著。向网络实训平台提交读后感不少于8次。详见附件5。 | 60,1个班 | 胡新坤 | 17级、18级 |
MH014 | 经典诵读(每周一诵) | 1 | 周三晚上第10-11节 | 社团化管理。修习1个学期,每周1次,实到次数不少于16次,且按要求向网络实训平台提交诵读习作不少于8周次。详见附件6. | 60,1个班 | 程婷 | 17级、18级 |
二、选课对象
每人限选1-2门。“教师歌曲赏析(“师魂颂”合唱团)”限18级、17级公费师范生选修,有音乐素养基础的优先,若报名人数超过60人,由指导教师择优选拔。其它课程限17级、18级公费师范生选修,若选课人数超出开课容量,先协商确定退选人员,协商不成则由抽签决定。
三、授课时间和地点
具体时间和地点详见各门课程大纲。
四、选课时间
2019年2月23日-2月28日。
五、其它
1、课程实施不向学生收取费用。凡需外出实践体验的,凡由授课教师集中带队,交通和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给予一定伙食补助。
2、凡选课成功者,必须服从学院和授课教师的安排,认真学习,不得中途退出。凡考核不合格或中途退出者,视为挂科。
3、请各班学习委员于2月28日14点之前将本班选学生名单按附件7格式统一汇总到学习部,再由学习部报院教务办。
公费师范生院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1
“感悟教育,经典教育电影赏析”
师德体验课程大纲
教育电影特指“以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为主题,集中反映学校风貌、师生关系、教育改革,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的教育题材电影”。它用电影艺术的影像特点和表现规律来叙说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问题等,凭借着声画媒介来完成教育意义的生产。教育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教师教育资源。教育电影凭借着其媒介的逼真性、丰富性、生动性、梦幻性等特点,在激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陶冶教师职业情感、建构教育信念、启迪教育智慧等方面可以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课程目标
1、通过直观感受影片所塑造的各类“教师形象”,深切地感悟教师职业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内在意义,从而坚定“为教育而生”的职业信念,增进教师职业情感,激发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
2、通过深入理解影片中所展示的各类“教育故事”,准确把握影片中所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艺术,进而建构正确的教育信念,增进教育智慧。
3、通过多角度剖析影片中的“教育问题”,培养综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课堂讨论、撰写观后感、主题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类别
属于教师文化类师德体验课程。按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共16周48课时。
三、课程内容
内容包括3个模块,15部电影(精讲8部)。
模块一、教师理想与职业追求
《天那边》:无法释怀的牵挂
《黑板》:背负信仰的教师
《凤凰琴》:守望教育
《美丽的大脚》:张美丽的“穷人教育学”
《我的教师生涯》:中国的“瓦尔瓦拉”
模块二、教育理念与教育真谛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开启心灵
《霍兰先生的乐章》:生命因你而动听
《天国的孩子们》:什么是教育?
《死亡诗社》:何为好的教育?
《请投我一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
模块三、教育智慧与教师幸福
《弦动我心》:教师成长的艰辛与灿烂
《跑吧,孩子》:跑出希望的少年 织梦好,好织梦
《天堂的颜色》:一个盲童的寻找
《草房子》:真情永驻
《心灵捕手》:“问题”天才的使者
三、开课对象与上课时间
开课对象:17级、18级公费师范生自愿选修,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上课时间:暂定每周一晚上第10-12节。
上课地点:待定
四、授课教师
周其国,男,教育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任江西师大公费师范生院副院长。曾在农村中学任教3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期间,先后借调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师教育、教育政策、学校管理、特色学校建设等。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五、考核方式
考勤:占20%(每迟到早退1次扣1分,请假1次扣2分,旷课1次扣4分)
课堂:40%。依据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重点考察职业价值观、教育观念、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作业:观后感或演讲等40%。
附件2
“走进太阳村——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师德体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承担责任、维护正义等积极道德品质。
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心得分享、方案策划、经验反思等研习活动,拓展未成年人教育的相关知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通过策划、组织、实施公益助学活动,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课程类别
公费师范生养成教育“公益活动类”师德体验课程。按学期开设,1个学分,48学时。
三、课程内容
(一)理论教学:15课时
1、了解“太阳村”社会性质、发展历史和现状(1课时)
2、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研究(2课时)
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研究(3课时)
4、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体系研究(3课时)
5、个案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3课时)
6、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公益活动方案”? (3课时)
(二)实践活动:30课时
根据班级集体讨论形成的“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全班分成6个小组,各小组轮流前往“太阳村”开展实践活动,每小组活动5次,每次6个课时(上午去,下午回)。
(三)总结活动:3课时
1、各小组分别形成一份有质量的个案研究报告,并评优表彰。
2、队员用PPT汇报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并评选优秀队员。
四、教学安排
课程容量:为30人。
选课对象:16级、17级公费师范生。
理论教学时间:15课时,5次课,每次3课时,分别为3月5、12、19日、26日(周二),4月2日(周二)晚上,。
实践活动时间:从4月起,每周六、周日8:00-1:14:00,每人2次。
总结活动时间:3课时,时间待定。
课程实践项目地点:都昌“太阳村”
五、教学团队
周其国负责人(江西师大公费师范生院)
六、教学要求
1、每一个学员编入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理论研习课题作为主攻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小组内深化友谊、相互信赖、彼此互助、共同成长,形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学习后,全班策划形成一个为期2个月的公益助学活动方案,作为理论学习的成果。助学活动方案包括学业辅导、心理调查、文体活动、交往游戏等多样化的活动。
3、根据班级活动总方案,将每一个学员编入一个实践活动小组,分周分组实施公益助学活动。
4、理论学习在校内进行。实践活动在南昌市蒋巷镇“太阳村”师德体验教育基地进行,往返交通由课程教学团队统一安排。
七、考核方法
理论学习(占25%),依据各成员在小组汇报交流中的表现,重点考察研究性学习能力。
实践活动(占50%),依据各成员在组织实施公益助学活动中的表现,重点考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承担责任、维护正义等积极道德品质和组织管理、教育实施等能力。
总结阶段(25%):每人学习心得一篇,每小组汇报PPT1份。全班活动方案一份,总结报告1份。鼓励学员将学习成果整理成研究论文,进行公开发表。
附件3
“每周一演(提高班)”
素养提升活动课程大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这一物质手段 ,阐明观点、抒发情感,从而鼓舞听众的口语实践活动;而辩论是指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演讲与辩论,是师范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演讲与辩论用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规律来探讨一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问题等。其具有的鼓动性、直观性、思辨性、综合性的特点,在塑造教师思维能力、语言风格、教学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课程目标
1.了解演讲及辩论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掌握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辩证的思维方法,丰富知识积累。准确把握演讲、辩论与教师语言表达以及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将几者之间的联系提炼升华,用以辅助教学技能。
2.通过演讲先进教师事迹、感人教育故事,将其中蕴含的教育精神与信念内化为卓越成长的动力,引导树立远大教育梦想,培养高尚教师情操。
3.采取辩论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和剖析当今时代存在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撰写演讲稿及原始报告、观看相关影音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完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双提升。
4.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程类别
属于教师文化类师德体验课程。按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16周32课时。
三、课程内容
(1)模块一:有力量的语言—演讲
1.演讲概述(概念、类型、发展等)
2.演讲的技巧与要求
3.演讲稿的撰写
4.观看优秀演讲视频
《第二届“千校万师”杯全国电视网络演讲大赛总决赛》
《TED演讲》
5.课堂小测验
(2)模块二:有思想的语言—辩论
1.辩论概述(概念、类型、发展等)
2.辩论的技巧与要求
3.辩题的“破”题与立论
4.观看优秀辩论赛视频
《2001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5.课堂小测验
(3)模块三:实践出真知
把参加相应竞赛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战中锻炼,学以致用,参加校、院举办的各类辩论赛以及各类教师技能比赛中的演讲比赛、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等竞赛,积极参加院辩论团开展的一系列有关演讲和辩论的兴趣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演讲和辩论水平。
四、开课对象与上课时间
开课对象:17、18级免费师范生可自愿选修,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上课时间:每周二晚上。
五、授课教师
王静,女,讲师,江西省首届免费师范生辅导员,现任江西师大免费师范生院团委书记。全国第八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获第三届、第四届全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二等奖。从事学生工作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经验。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两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六、考核方式
1.考勤占总成绩的20%(每迟到早退1次扣1分,请假1次扣2分,旷课1次扣4分)
2.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50%。
3.以演讲比赛、辩论赛中的实践表现作为综合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30%。
附件4
“教师歌曲赏析(每周一歌)”
素养提升活动课程大纲
声乐作品结构短小,音乐形象鲜明,比较容易把握。声乐作品的旋律性较强,曲名和歌词使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的表现更为明确。教师歌曲以歌颂教师为主题,通过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集中反映教师品德、教师工作等,既有强烈的感染力与鲜明的形象性。教师歌曲欣赏是教师师德培育的一项内容,音乐欣赏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以审美为主线,以优秀的教师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教师视野。教师歌曲依据其强烈的感染力、生动性以及丰富性,不断激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理想以及教师职业智慧等方面的探索,进一步加强公费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陶冶公费师范生职业情操。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学唱教师歌曲,感受歌曲中塑造的“教师形象”,逐步掌握准确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教师歌曲中表达的深刻意义,坚定师范生的终身从教信念,建构正确的教育信念,获得教师成长的力量。
2、由教师主导,在课堂进行合唱排练,使学生在日常管理、组织排练中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技能,适应学校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向学生讲授与演唱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也要训练团员的歌唱技巧。同时,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有效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演唱中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自豪感,坚定教师理想。
3、以合唱排练、课堂讨论、撰写心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基本乐理知识,增强对教师形象的把握和教师精神的理解。课程每个学期以3-4首歌作为训练曲目,并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及表演,增强师范生的艺术表现力、精神风貌等等。
二、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素养提升类特色活动课程。按学期开设,每周2次排练,1次90分钟。
三、课程内容
(一)教师歌曲学唱
1、教师初印象:如《教师礼赞》、齐唱版《教师圆舞曲》
2、教师进行时:如《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教师之歌》、《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3、教师新展望:如合唱版《教师圆舞曲》、《飞来的花瓣》、《青春舞曲》
(二)实战演练
每阶段课程结束后进行演唱练习及测验。
(三)欣赏感悟
每阶段学唱课程结束后,根据不同主题课外延伸,扩大音乐视野,撰写心得体悟。
三、赏析教学的要点和方法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灵活多样地设计音乐赏析课的课型
3、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四、开课对象与上课时间
开课对象:17级、18级公费师范生自愿选修,上学期选修同学继续上课,本次选课人数不限。
上课时间:周一下午5点20到6点40,周三下午4点30到5点50。
上课地点:洁琼楼北面512
五、授课老师
主讲:罗雅婧,理电学院专职辅导员,13807913505
罗雅婧,女,助教,主任科员。从06年至今担任理电学院专职辅导员,多次获得过“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学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巾帼建功”等荣誉称号。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二级创业指导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业余时间从事音乐教学多年时间。
六、考核方式
考勤:占20%(每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旷课1次扣4分)
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40%
期末考试:40%。以汇报演出形式进行展示。
作业:学习教师歌曲写学后感
附件5
“名著导读(每月一著)”
素养提升活动课程大纲
杰出的经典就是思想的迷宫,我们在迷宫中行走,获得心智的历练。经典往往不会自明地显现人生的答案,而是把个体引向自我人生的不断询问之中。经典名著课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经典中实践性情境反思,把个人对时代和生命的感受融入经典,与经典名著想砥砺,就时代和个人生命历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与经典展开对话,从中阐发出新的内涵,从而使经典的阐释既具有时代感和个人特性,又富于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教育名著导读通过与遥远智者对话,观照和守护当下教师的精神家园;从哲学和理念层面指导教师的教学生活,建构教育信念,生成教师哲学。
一、课程目标
1、通过阅读教育经典,反思当下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生活,滋养当下个体的生命情怀,唤醒我们对古典教育智慧的记忆。
2、从不同视角剖析教育经典名著中的“微言大义”,建构个人的教育理念,生成教育哲学,为未来做好教育者做准备。
3、以课堂Seminar讨论、主题阅读汇报、撰写读后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素养提升类特色活动课程。按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16周32课时。
三、课程内容与指南
1.阅读卢梭的《爱弥儿》,可以看到卢梭如何一步步培养“想象的孩子”爱弥儿。
2.阅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思考杜威心目中的民主社会与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
3.阅读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思考在存在主义哲学家那里,到底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否发生了“古今之变”。
4.阅读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你会发现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使得弗莱雷形成“批判教育理论”,在批判的基础上,弗莱雷如何阐释他的对话教育理论,教师应该与学生如何对话。
5.阅读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你会发现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信息与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思考童年的消逝与现代社会到底什么关系。
6.阅读尼尔的《夏山学校》,你会知道夏山学校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作者尼尔如何在夏山学校实践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
四、开课对象与上课时间
开课对象:17级、18级公费师范生可自愿选修,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上课时间:暂定每周一晚上。
地点:待定
五、授课教师
胡新坤,男,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2017年6月毕业留校工作,现任江西师大公费师范生院2017级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对古典教育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课题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并撰写著作1本。
六、考核方式
考勤:占20%(每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旷课1次扣4分)
课堂:每周三人主讲,并形成读书笔记。其余同学参与Seminar讨论,主题阅读汇报和读书笔记占比40%。
作业:在整理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形成一篇读后感或学术论文,占比40%。
附件6
“经典诵读(每周一诵)”
素养提升活动课程大纲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就是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了淘滤、磨练,最后结晶出来。“诵读”是对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通过诵读经典,让师范生在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的同时,学习说话的艺术,提升自身的修养,塑造健全的师德。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提高诵读技巧,掌握发音、语调、音律、节奏等诵读技巧,学生能用自然的说标准的普通话,达到二甲语音标准,;
2、通过对经典语篇的反复诵读,加强对经典的理解,能够感知其文化底蕴,学生能提升自身语言感悟能力,从而锻炼赏析经典名作的能力;
3、通过经典的熏陶,学生能积累一定的佳句,陶冶个人情操,提升自身气质,积累文化底蕴,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有涵养的师范生;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兴趣。
二、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素养提升类特色活动课程。按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16周32课时。
三、课程内容
内容包括3个模块:师德、师育、师恩
模块一、师德:丹心热血沃新花
《蜂》唐﹒罗 隐
《无题》 唐﹒李商隐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
《春夜喜雨》唐﹒杜 甫
《寻雍尊师隐居》唐﹒李 白
《远师》唐﹒白居易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清﹒龚自珍﹒
《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佚 名
《师蚕》佚 名
模块二、师育:麾笔无言写春秋
《劝学》 荀况
《师道》 秀阳
《师说》 韩愈
《酬问师》 唐﹒刘商
《新竹》 清﹒郑燮
《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清﹒龚自珍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明代)
《家庭教师》 萧红
《人民教师的自白》 佚名
《教师颂歌》 佚名
模块三、师恩:玉韫石辉草木泽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老师,这样,可以吗》张晓风
《感谢》 汪国真
《我的老师》 魏巍
《玉壶存冰心》 冰心
《辛安亭先生》 高尔泰
《棒喝与广长舌》 林清玄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我的老师》 莫言
《我的老师》 冰心
四、开课对象与上课时间
开课对象:17级、18级公费师范生可自愿选修,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上课时间:周三晚上10-11节。
上课地点:待定
五、授课老师
程婷,女,汉族,硕士研究生。2015年7月留校工作,先后担任专职辅导员、学院团委负责人等职务。2016年获江西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称号和校级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三等奖,2017年获江西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称号和“井冈山精神与廉政文化建设”征文获奖论文三等奖等荣誉。2016年8月参与江西师范大学创业基础课程教材《创新创业基础》编写,2016年11月发表论文《浅谈高校德育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2016年11月参加省级党建课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第一参与人。2017年9月参加校党建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构建研究,第一参与人。2017年11月参与国家课题农村小微幼儿办园模式的调查,第二参与人。2018年主持校创新创业课题。
六、考核方式
考勤:占20%(每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旷课1次扣4分)
课堂:40%。依据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重点考察朗读技巧、联系经典结合生活的自我感悟等。
作业:诵读经典感悟等40%。
附件7
免院特色活动课程选课汇总表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注:做成EXCEL格式。